首页>>科研成果>>计划项目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
2009-06-03  

项目负责人:山东工商学院 马宇

(项目编号:2007LY05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就是我们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一、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现状及影响

我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不平等程度也大幅度提高。根据大多数研究者的观察,无论使用哪种度量指标,中国城市和农村个人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反映出典型的不平等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同一时期的收入分配差距也迅速拉大。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和测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和农村两个社会经济体系被人为地分割开来,而且国家推行重化工业战略,忽视了农村发展,造成城乡之间的显著差别。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一定程度的缩小。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从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在农村内部,基尼系数在2005年就达到0.3751,逼近0.4的警戒线,并且农村基尼系数一直都高于城镇基尼系数。

(三)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出现了两极分化,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恶化,高收入阶层收入快速上涨,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比值从1997年的4.22增长到2006年的8.96,贫富差距扩大了一倍多。2000年以后,这一比值出现了快速上升的趋势。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鼓励人们创业,通过合法经营获取收入,并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这使得一部分人收入快速增加,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城市贫困者。

(四)地区收入差距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自然禀赋、经济基础、交通条件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别,因此各地区的收入差距明显,这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条件,率先采取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政策,经济迅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则在这些方面处于落后状态,这使得本来就存在的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居民收入差距表现得更加突出。

(五)行业收入差距

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指城市内部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1978年平均工资最高行业的职工年均工资是最低行业的职工年均工资的1.81倍,1993年这一比值达到2.12倍,2000年达到2.63倍,而2004年达到4.60倍,行业工资收入差距迅速上升。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6年工资收入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年人均工资收入为9692元,工资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年人均工资收入为43435元,两个行业工资收入之比为1:4.48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一)地理位置及历史发展因素  

我国东部地处沿海的发达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海、陆、空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好,在改革开放中,优先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起步较早,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而中西部地区交通不变,市场经济意识较为落后,资金较为匮乏,经济规模小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慢于东部地区,因此,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二)经济因素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结构、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我国二、三产业发展速度一直高于一产业,农村地区以第一产业为主,而城市以二、三产业为主,这样就造成城镇居民收入增加速度快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另外,我国近十几年来,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和引进外资的规模日益增加,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不同人群获得的福利效应是不同的,受益更多的是东部地区和城镇居民,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居民则受益较少。

(三)政策因素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社会经济管理制度。城乡之间,现行政策很多方面是不平等的,城市偏向明显。城乡户籍政策、就业政策使城乡居民就业机会不均等;城市福利补贴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变向增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农村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影响和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教育因素

在收入差距扩大过程中,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主要表现为不同教育程度、文化程度的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扩大。一方面表现为教育收益率不断提高,另外表现为不同受教育人群受教育程度的扩大。这个扩大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反映了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市场本身对人力资本回报的提高,另外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当中,不同的群体受教育机会存在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对农村居民来说,农村子女受教育的机会相对城市来说要少得多。

(五)体制转轨因素

两类不同的原因,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一种原因是根据要素的贡献来实现收入分配,通过市场化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其积极意义还是比较多的。另一种原因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由于我们分配中间存在种种不规范的行为,另外由于垄断部门的存在,比如说在公共资源管理方面,土地资源的管理,石油、矿产资源的管理等还缺乏一套更加完善的制度,这样造成了公共资源流失,同时它导致少部分人很快地富起来了,这种现象当然是更加不公平的,很难说它有什么积极作用,但是它的消极作用却非常明显。

三、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宏观经济因素对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项目分析了影响收入分配的宏观经济因素,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31个样本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更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国家特点,我们对样本中的新兴市场国家、转轨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进行检验。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及启示:

人均GNPGDP增长率、中央财政收入占比、农业人口占比、失业率、教育支出占比、人口负担系数可以对基尼系数产生显著影响,但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影响不同。投资率、对外依存度和通货膨胀率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在转轨国家显著,在其他类型国家不显著。

无论是对全部样本国家的检验还是对不同类型国家的检验,结果都显示,较高的GDP增长率(转轨国家除外)和财政收入占比总是与较低的基尼系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强大的政府财政力量可以有效的降低收入分配差距。

失业率与基尼系数关系的回归结果在新兴市场国家表现较显著,失业率上升会导致基尼系数升高。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失业率对我国收入分配也有显著影响。近年来,我国城市失业人口的增加已经成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降低失业率有利于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反映二元经济结构的变量农业人口占比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全部样本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占比越高,二元经济结构越严重,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我国既是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同时又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目前基尼系数过高是与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联系在一起的,对于我国来说,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将有利于降低基尼系数,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在转轨国家,投资率、对外依存度、通货膨胀率和教育支出占比的提高都会使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这对我国有着较强的启示意义,即我国的高投资率和高对外依存度可能是导致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另外,我国目前正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以及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巨大贫富差距,教育投入的增长和大学入学率的提高,并不能改变教育不平等的现状,反而有可能使教育不平等更为严重。另外,高昂的学费会使一部分家庭致贫。因此,现阶段我国教育投入增加可能会促使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通过实证检验,我们可以发现医疗支出占比在1%水平下显著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即医疗支出所占比重越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这体现出我国目前农村因病致贫的问题。劳动报酬占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即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占比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这是因为劳动报酬主要包括工资,而工资又是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劳动报酬占比增加意味着城镇居民工资增加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其它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

(三)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通过以上实证检验,我们可以发现零售商品价格涨幅在1%水平下显著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即商品零售价格涨幅越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工资占国民收入比重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即工资在国民收入中占比越高,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小;出口占GDP比重越高,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越大,说明出口的迅速增长具有拉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效应;市场化程度在1%水平下显著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而且符号为正,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居民收入水平可能会更加趋于两极分化,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适度干预是必要的。

(四)市场化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通过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19802002年市场化指数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两个变量之间具有明显的协整关系,市场化指数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它们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市场化指数变化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反之不成立。可见市场化程度的扩大会加大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市场化程度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五)劳动力转移和非农产业投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项目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果农户将资金投入到非农产业,即药材加工业、养殖业和运输业等,会显著地提高农民收入;农户投入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数量越多,收入增长越快,这两点可以说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显著的高于农业生产率,农户要提高收入水平,就应该逐渐将资本和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因此,在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存在困难和城市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应该鼓励农业劳动力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增加对农村非农产业的资金投入。

另外,农产品收购价格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显著,即农产品收购价格越高,农户收入越高。实证结果显示,农产品收购价格在1%水平下显著地影响农户收入,这一方面说明相当一部分农户的农业收入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也说明农产品价格上升可以显著地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我国政府为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鼓励劳动力转移的同时,有必要维持一个适当的农产品收购价格。

四、我国居民收入分配调节政策的选择

本项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调节我国居民收入分配。

第一,快速提高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影响我国整体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如果能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则可以降低我国整体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遏制收入差距的拉大。

第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尤其是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城市里存在着一个低收入的贫困阶层,如果采取政策消除贫困阶层或者使得贫困人口的数量大大减少,这样就能从总体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第三增加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过低,因此,我国未来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重要途径就是有效扩大劳动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即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第四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经济。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是我国基尼系数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是遏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适当措施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使得落后地区的经济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

第五加快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我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而加快城市化建设和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欢迎来到中国统计学会 中国统计科学研究网!
版权所有: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不得转载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邮政编码:100826 电子邮箱:yjsinfo@stat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