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研动态>>科研快讯

科研所举办第六期青年学术沙龙活动
2013-04-28  

  4月初,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成功举办了第六期青年学术沙龙活动。围绕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2012年底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进一步完善统计数据质量核查机制,加快建立我国统计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框架和评估方法”,以及2013年底我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即将全面展开的大背景。本次沙龙的主题确定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此次活动恰逢青年学术沙龙成立一周年,科研所领导潘璠、石方川、许亦频,多位处长和全所青年同志共计20多人参加了沙龙活动。活动由陶然、冯蕾两位博士组织策划,主要内容是交流分享相关领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本期学术沙龙上,首先由冯蕾博士以“政府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为题,围绕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这一特征,从定量评估方法角度进行分类,系统归纳各种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介绍评估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她从基于平衡关系与相关关系的评估方法、基于统计诊断的评估方法、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评估方法、基于核算角度的评估方法和基于重新调查的评估方法等五个角度,归纳分析了现有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冯蕾博士的介绍思路清晰,通过她的归纳和演示,使大家对政府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评估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一些同志认为,不同评估方法各有优劣,在应用时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活动的第二项内容,由陶然博士做主旨发言。他一打开课件,五颜六色、上下游动的热带鱼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陶然博士以“捕获再捕获模型及其实践讨论——由如何估计池塘中的鱼到普查数据误差的测量”为题,介绍了如何由经典的用于估计池塘中的鱼的捕获再捕获模型统计推断思想入手,引申到普查数据误差测量的方法研究。他以捕获再捕获模型原理为基础,分析了美国普查数据误差测量中所使用的双系统估计方法及其调查记录匹配的实践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进一步完善模型理论假设和扩展记录匹配的理论讨论,并提出了后续结合我国周期性普查工作开展数据误差测量研究内容的设想。讲的绘声绘色,努力把复杂的模型深入浅出;听的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了池塘中的“鱼”。

  两位青年科研人员围绕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理论方法与实践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直到散会后一些同志还在探讨和争论。大家认为,只有更多地应用先进的科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统计工作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统计能力、提高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同时各种研究成果只有更多地应用于统计工作实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更有生命力。

  2012328日举办第一期青年学术沙龙至今,科研所已成功举办了六期。科研项目多、青年博士多、学术造诣高是科研所的研究与学术特色,科研所党支部一年前创办了青年学术沙龙,为青年人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一年来,科研所青年学术沙龙活动立足青年,面向全所同志,通过青年同志自行组织、自定主题,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得以丰富。

  第一期沙龙的“交流·分享·发展”主题活动,主要内容是由三位博士介绍一套表、小康统计监测和所有制统计问题。通过设置学术交流、工作探讨、基层调研等环节内容,激发了广大青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期沙龙的“锻炼·收获·进取—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短期工作汇报”主题活动,由刚从联合国归来的姜澍副处长介绍了联合国的统计工作及在工作同时参与的课题研究。他山之石,引起大家的极大兴趣。

  第三期的“迎接建党91周年”主题活动,通过到李大钊故居考察调研,青年人员进一步了解了我党建立初期的历史和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的革命活动。

  第四期沙龙的“突破翱翔 成长——统计实践的天空别样红”主题活动,通过“根在基层 走进一线:统计四大工程进行时”调研活动的经验交流,拉近了科研所青年科研人员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距离。

  第五期沙龙的“笃学思辨 践行——十八大精神的统计思考”主题活动,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重要发展目标,讨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到统计科研工作更好满足服务型政府统计建设的需要。

  第六期沙龙的“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主题活动,结合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重点问题,突出在当前政府统计建设“四大工程”背景下,如何通过统计科研践行“三个提高”的现实要求。

  大家认为,每期学术沙龙围绕统计中心工作,突出一个活动主题,青年研究人员之间流研究成果,分享工作经验,互相启发、互相学习,这样的活动对促进年轻科研人员尽快成长,对推动科研工作更好地域统计工作实践相结合,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欢迎来到中国统计学会 中国统计科学研究网!
版权所有: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不得转载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邮政编码:100826 电子邮箱:yjsinfo@stat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