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研动态>>专题汇总>>中国统计学会成立30周年专题>>中国统计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

徐一帆在中国统计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上的讲话
2009-11-13  

  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徐一帆在中国统计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文如下: 

继往开来 开创统计学会工作新局面 

——在中国统计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上的讲话

(2009年11月10日) 

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  徐一帆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同聚北京, 庆祝中国统计学会成立30周年。我受李德水会长的委托,谨代表第七届理事会和全体会员,向中国统计学会成立3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老一辈中国统计学会的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为学会工作无私奉献的历届理事、各位专家学者及大力支持学会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此,我代表中国统计学会和大家共同回顾30年来中国统计学会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就下一阶段如何做好学会工作谈几点总体思路。

   一、回顾历史:中国统计学会30年

   1978年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国家统计局在四川峨眉召开了“文革”后的首次全国统计教学、科研规划座谈会,正是这次“峨眉会议”,拉开了统计科研和教学工作拨乱反正的序幕。1979年11月10日,中国统计学会正式成立,选举薛暮桥同志为首任会长。在此后的30年间,中国统计学会作为联系广大统计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已成为促进统计科研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广泛开展统计科研,积极服务统计实践

   自中国统计学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统计科研,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在各项活动中,既有注重学术研究和创新的国内各个层次的学术交流,也有侧重于汲取国外成功经验、把中国统计科研成果介绍给世界的国际交流。较好地发挥了学术桥梁和纽带作用。

   学会与政府统计部门、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港、澳、台地区统计学术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主办和协办了大量学术会议,树立了“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全国中青年统计科学研讨会”、“中国统计学年会”、“海峡两岸统计与概率学术研讨会”等系列学术品牌。

   1.1979年,中国统计学会组织了第一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在历届科讨会上,与会代表通过充分表达学术观点,持续增进学术交流,使许多有价值的统计思想在切磋、辩论中取得进展,获得共识;使许多优秀统计科研成果在交流中得到推广,在应用中逐步提高,从而在国内统计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明天就要召开的第十五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将有143篇入选论文围绕统计学30年的回顾与展望、统计改革与数据质量、统计理论与统计方法、社会经济统计分析和统计评价与计量等五个专题展开研讨。

   2.全国中青年统计科学研讨会是专为中青年统计工作者搭建的学术平台,第一届会议于1987年在大连市召开,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历届研讨会都得到了全国中青年统计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并围绕统计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也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佳作,发掘、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中青年统计科研骨干。

   3.中国统计学年会是近几年刚创办的一个新的学术交流活动,由中国统计学会与有关高校共同主办,每两年一次,自2006年始已先后在天津财经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成功举办两届,第三届年会将于明年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统计学年会对于推动中国统计学科的发展、提高统计学科的地位、加强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中青年统计学人才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4.海峡两岸统计与概率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统计学会、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和中国概率统计学会与中国台湾统计组织共同举办的,每两年举办一次,自1996年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每次研讨会都吸引了众多来自祖国大陆和宝岛台湾的统计和概率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海峡两岸统计学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学会还组团赴港澳地区参加统计研讨会,同根同源的统计人聚在一起,气氛热烈、议题广泛、成果斐然。

   5.在加强地区学会工作方面,中国统计学会确立了“地方为主、专业为主,小型为主”的方针,鼓励全国各大区、各省市以统计学会的名义,结合本地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统计学术交流活动,定期开展统计科研项目研究和举办学术会议。这些学术活动在整合学术资源、强化大区学会工作、加强地区间的学术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统计学会既是统计学术研究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更是统计工作的参与者,30年来,学会秉承服务大局的理念,紧紧围绕统计中心工作来确立学会的阶段性目标与重点工作。

   中国统计学会会员不仅直接参与了我国的工业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抽样调查、GDP核算等统计中心工作,还通过各级统计学会这个平台,将各个阶段统计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借助各类统计科研项目,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为统计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准备和技术储备。如在2004年和2008年的第一次、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中国统计学会与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联合组织召开了“普查方案专家论证会”,邀请统计、经济、社会学界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全国经济普查试点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论证,对完善普查内容、规范普查方法、保障组织实施、提高数据质量等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为两次经济普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二)积极扩展国际交流,加快统计接轨步伐

   30年来,中国统计学会不断加强与国际统计学会和其他国家统计组织的联系,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机制,多次承办了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会议,加快了中国统计与国际统计接轨的步伐。

   1.参加国际统计学会会议,担任国际统计学会的重要职务。

   1979年,时任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成瑞率中国统计代表团出席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国际统计学会第42届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统计界第一次组团参加国际统计学会的会议。之后,中国统计学会均组团参加了国际统计学会的历次大会,充分展示了中国统计工作者的风采,成为国际统计学界的一支活跃力量。学会主要负责人及我国著名统计学家还陆续担任有关国际组织和国际统计学会的重要职务:在1987年的国际统计学会第46届大会上,中国统计学会名誉会长李成瑞被推选为国际统计学会1987-1989年的副主席。在1989年的第47届会议上李成瑞作为有贡献的人士之一受到表彰;中国统计学会理事吴辉被推选为国际统计学会国际官方统计协会1989-1995年的副主席。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著名数理统计学家王寿仁和中国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平于1987-1991年和1991-1995年先后担任国际统计学会理事。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袁卫,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数理统计研究所所长耿直则为现任的国际统计学会选举会员,袁卫同时还是国际统计学会调查统计分会常务理事。

   2.承办国际统计会议,提升中国统计的形象。

   中国统计学会与国家统计局联合承办了1990年、2008年两届国际官方统计大会和1995年国际统计学会第50届会议。1990年10月,中国统计学会与国际官方统计协会合作,在北京举办了国际官方统计协会第二届大会,国务委员王丙乾代表我国政府致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统计学家参加了此次会议。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统计学会第50届会议是我国首次承办高规格、大规模的国际统计会议,成立了以李鹏总理为主席的名誉委员会,由中国统计学会会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张塞担任中国组委会主任,来自8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的代表,以及中国的统计学者、政府统计工作者和企业家及外国驻华使馆官员等共计1600多人出席了本次大会。2008年,国际官方统计大会在上海举行,迎来了国内外370多名统计官员、专家和学者,此次大会的主题是“重塑官方统计”。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以“服务科学发展,创新中国官方统计”为题作了大会报告。此次大会对于交流官方统计经验、提高官方统计水平、发挥官方统计作用意义重大。

   此外,1984年创办的“中日统计科学讨论会”,由中日两国轮流主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统计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从1988年至今,中国统计学会先后派代表团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泰国、意大利、荷兰、法国、英国、德国、芬兰、土耳其、巴西、南非、埃及等国家进行了考察和访问,并先后邀请瑞典、印度、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统计官员和学者来华访问和讲学,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拓宽了学会的视野,既宣传了中国统计,也学习到了国际上许多好的经验和作法。

   (三)组织管理不断健全,窗口建设日臻完善

   30年来,中国统计学会在换届选举、分会设立、会费支出、会员管理等方面,一直严格遵循民政部等上级部门有关社团管理的各项规定,按照章程办事,管理工作规范有序。2004年12月,民政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做出优异成绩的民间组织进行表彰,中国统计学会从1724家民间社团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这不仅是中国统计学会的光荣,也是全国统计系统的光荣。

   1.组织管理不断完善

   中国统计学会由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自愿组成。到2008年,中国统计学会已由建会初期的l70名个人会员发展成为拥有单位会员和分支机构76个、个人会员约5900人的国内外较为知名的学术团体。其中,单位会员51个,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学会31个、计划单列市和重点城市统计学会17个(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学会、全国民族自治州统计联合会)、专业统计学会3个;专业统计分会25个。现在,全国已有289个地级市(区)、107个县级市(含县)建立了统计学会。从而形成了以中国统计学会为核心的全国统计学术网络和统计科研团队。

   30年来,中国统计学会积极探索和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按照《中国统计学会章程》制定了会长办公会议制度、会长分工负责制度和秘书长工作例会制度,并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办事,实行学会工作决策民主化,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强化对各地统计学会、各专业统计分会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各项活动开展得既丰富又有序,从而增加了学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

   为鼓励更多的统计工作者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统计学会积极开展了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和优秀统计论文的评选活动。

   从1991年至今,已举办了九次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奖项设置涵盖了课题论文、学术专著、统计教材、统计课件、统计软件、博士论文等多个种类,评奖过程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统计学界享有良好声誉。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2008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共评选出统计课题论文(包括优秀论文、青年论文)一等奖30项,二等奖279项,三等奖547项;统计专著类成果共有26部获奖;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共计28项获奖;统计教材、统计课件类成果共有23项获奖。通过对这些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既反映了我国统计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统计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自1979年起,中国统计学会还面向基层,多次举办了“露露杯”、“泰钢杯”等全国优秀统计论文评选活动,最近正在举办的“义乌杯”论文评选已收到各级统计学会推荐的参评论文403篇。所有这些活动都受到了基层统计工作者的欢迎和好评,密切了中国统计学会与基层统计人员的联系,已成为基层统计工作者抒发心声、建言献策的又一条通路,也对基层统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窗口建设日臻完善

   中国统计学会会刊《统计研究》杂志已经成为中国统计学术界的精品,学会网站和统计科学研究网已成为科研成果申报、评奖及发布的重要载体。

   《统计研究》杂志是中国统计学会会刊,于1979年创刊,迄今也是30周年,1984年起定期出版,经历了季刊、双月刊、再到月刊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多年来,《统计研究》始终秉承“交流学术成果、繁荣学术研究、创新理论知识、推动实际工作”的办刊宗旨, 坚持高品味、高格调、创新性、研究性的办刊方针,致力于促进统计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致力于推动我国统计领域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在密切反映统计学术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思维、加强学术研究宣传和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统计研究》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从2007年开始该刊全面推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2008年,又正式启用网上采、编、发系统,在方便作者和编者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编审的质量和效率。现已成为我国最高水平的统计学术研究刊物之一。

   此外,中国统计学会还先后开通了中国统计学会网和中国统计科学研究网。实现了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成果评奖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发布科研信息、追踪科研动态、推介学术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也为广大统计科研人员浏览统计文献、获取动态资讯、查询项目进展搭建了技术平台。今年的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申报量达到历年来的峰值,在繁忙的项目申报期间,网站运行安全、稳定,为政府统计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统计工作者提供了便捷、可靠的服务,得到了一致好评,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统计学会的影响力。

   二、弥足珍贵:学会工作的宝贵经验

   经过30年的实践,中国统计学会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优良传统,为我们继续推进学会各项建设和统计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坚持学会宗旨不动摇。这是学会发展的基本前提。30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要做好学会工作,就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以繁荣发展我国统计事业为目标,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二是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学会工作的首要任务。30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要做好学会工作,就必须坚持以破解统计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探讨我国统计改革与发展中的难题,将统计科研与统计实践紧密结合,努力推出更多对党和政府决策有参考价值,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使学会的统计科研和学术交流成为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学会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统计学会的30年是伴随改革开放30年一路走来的。30年来,中国统计学会在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管理的前提下,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策略,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走了一条符合中国统计改革与发展方向的学会建设的路子。

   四是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加快统计国际接轨的步伐。30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与国际统计标准和惯例接轨,是世界各国统计发展的共同方向。只有树立世界眼光、增强时代意识,观察和把握统计的发展趋势,借鉴国际统计先进经验,才能更好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计体系。

   五是必须坚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我国统计学科建设。中国统计学会自成立至今,不论是统计学术争论、统计科学研究、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评奖,还是《统计研究》的选稿标准,都始终坚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广大统计科研工作者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促进学科建设,繁荣统计科学。

   三、继往开来:谱写学会工作新篇章

   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统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0年学会发展的历程为我们开辟了新的路径。当前,我国统计工作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为统计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形势下,中国统计学会下一阶段要以“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为中心,更好地发挥优势,为统计大局服务。借此机会,我就今后学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提几点意见:

   (一)围绕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实际

   中国统计学会在确立科研项目和筹划各项学术活动时,都要着眼于统计中心工作的大局,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统计生产力,更好地为统计中心工作服务。学会要在统计理论、方法与统计实践之间建立双向互动机制,让更多的统计科研、教学人员把目光投向统计实践,也让更多的统计工作者提高理论水平,拓宽解决实际问题的视野。

   (二)积极鼓励创新,加速成果转化

   中国统计学会应当一如既往,倡导学术操守,鼓励科研创新,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多出成果、多出优质成果。要发挥好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等单位建立的统计科学研究基地的合作效益,科学整合统计科研资源、建立科研成果孵化机制、切实加强统计能力建设,做到资源、信息和成果共享,加速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夯实平台建设,扩大交流范围

   中国统计学会要继续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组织、策划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继续保持与国际统计学界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争取把学会建成一个“人才荟萃,联系广泛,充满活力,运行规范,成果显著,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团体,不断推动中国统计事业的深入发展。

   (四)完善组织机制,加强内部建设

   中国统计学会要更好地利用网站来强化对会员的管理,密切与会员的联系,做好面向会员的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学会的组织机制,优化组织管理流程,提高各项工作效率。

各位代表、同志们:

   回顾历史,30年的历程已载入统计事业发展的史册,我们由衷地感谢薛暮桥、李成瑞、岳巍、张塞、刘洪、朱之鑫、李德水等历任会长、副会长以及所有为学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展望未来,让我们共同携手,谱写中国统计学会的新篇章,为中国统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欢迎来到中国统计学会 中国统计科学研究网!
版权所有: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不得转载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邮政编码:100826 电子邮箱:yjsinfo@stats.gov.cn